疫情下,教育、商業、醫療、娛樂、社交等紛紛轉向了AR/VR解決方案
新型冠狀病毒危機極大地推動了增強現實、虛擬現實和混合現實等新興技術的發展和采用。由于居家令等措施的影響,線下實體業務逐漸停止,教育、商業、醫療、娛樂、社交等領域紛紛走向虛擬。
沉浸式技術是疫情期間需求大幅上升的眾多行業之一,并且正在新冠肺炎造成的不確定性中蓄勢待發。虛擬現實主要是通過數字設備來創建一個人工三維環境,允許用戶沉浸在一個完全數字化的世界中。另一方面,增強現實將視覺和沉浸式內容疊加到現實世界中,從而增強周遭的現實環境。混合現實則涉及現實世界和數字世界的融合。
在疫情之前,娛樂、醫療、游戲和制造業等不同行業的公司已經在利用AR/VR技術來服務客戶和促進增長。Facebook,谷歌和蘋果等科技巨頭一直在投資數十億美元來開發相關的AR/VR產品和服務。
1. AR/VR技術不僅僅只是炒作
事實證明,在全球封鎖的時代,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將變得越來越有用。企業和消費者對AR和VR的興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大。即便是在后疫情時代,這一趨勢都可能會繼續下去。如果你想知道增強現實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和混合現實技術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期是如何幫助人們和企業,下面我們列出了沉浸式技術令人感到興奮的一系列用例:
2.1 遠程辦公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適應遠程辦公這一新常態,市場對AR和VR解決方案的需求同樣在激增。PTC是一家全球增強現實和工業物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并提供了熱門AR平臺Vuforia Chalk的免費訪問。這款遠程辦公協助產品正在利用增強現實技術來支持非現場員工和現場員工在操作、維護和維修方面進行協作。
HTC在今年四月發布了一款面向企業和遠程員工的虛擬現實協作工具Vive Sync。它允許世界各地的同事和合作伙伴能夠在共享的虛擬空間中進行交互,從而提高生產力。這個虛擬現實解決方案對在2020年將向所有企業免費提供。
Facebook最近在發力企業解決方案Oculus for Business,并旨在簡化和擴展工作場所,并幫助企業滿足對虛擬現實技術培訓和協作的早期需求,從而跟上技術驅動型的工作未來。
公司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表示:“諸如Workplace、Portal和Oculus這樣的平臺和設備專門面向經濟機會可能不再依賴于地理位置的時代。在這樣的時候,你所做的事情可能比你所在的位置更為重要。”
2.2 產品可視化
在人與人隔離的時代,網上購物越來越興起。AR/VR技術正在幫助企業與客戶進行互動,允許后者能夠真實地看到產品的細節。在網上購物中應用可視化技術減少了訪問實體店的需要,從而提高消費者滿意度和隨后的品牌互動。
例如,在疫情影響下,新加坡一家在線家具商店Castlery開發了一款全新的增強現實iOS應用,并支持消費者查看產品的復雜細節。利用增強現實功能,應用可以提供關于產品的大小比例感,從而允許消費者直觀地判斷產品是否適合自己的空間。產品的三維模型同時提供了設計細節、紋理和顏色的可視化表示。
2.3 教育/在線學習
為了遏制病毒傳毒,同時維持學生的教學,全球大多數教育機構都不再進行線下教學,并向線上虛擬過渡。
例如,凱斯西儲大學所有第一年的醫學生都需要通過基于微軟HoloLens的MR應用HoloAnatom參加線上的解剖課程。
位于美國加州的AltspaceVR允許用戶在疫情期間在虛擬現實中主持活動,并支持教育工作者和學生進行在線教學。
2.4 醫療保健
醫療保健是AR/VR增長最快的領域之一。沉浸式技術可以幫助研究人員和健康專家更好地分析諸如COVID-19這樣的病毒。例如,科學家們正在利用VR初創公司Nanome的實時協作平臺來可視化,修改和模擬蛋白質、化合物和核酸,從而加速科學決策。人工智能公司Insilico Medicine和Nanome正在協助COVID-19藥物發現工作,支持科學家在虛擬現實中洞察新型冠狀病毒的分子機制。
VR/AR遠程健康平臺XRHealth正在中東的Sheba醫療中心為新型冠狀病毒患者提供VR遠程醫療服務。醫院工作人員正在利用包括XRHealth在內的多種技術來監測患者。疫情同時推動了對遠程醫療的需求,并且促進XRHealth與VR頭顯供應商Pico合作提供優化的體驗。這個伙伴關系為包括新冠肺炎患者或需要遠程醫療的患者提供虛擬遠程醫療工具包和包含預裝虛擬現實治療方案的Pico頭顯。
2.5 虛擬旅游
由于嚴格的出行限制,旅游業成為了疫情期間最受打擊的行業之一。根據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的最新研究,歐洲83%的旅游目的地已經對國際旅游實行全面的邊境封閉。這一比例在美洲為80%,亞太為70%,中東為62%,非洲為57%。在這一挑戰中,虛擬現實發揮了重要作用。
由于疫情限制了旅行和公眾集會,大衛塔博物館(Tower of David Museum)通過一個立體360度虛擬現實紀錄片來將游客沉浸在耶路撒冷老城中。
作品導演和制片人尼姆羅德·沙尼特(Nimrod Shanit)表示:“由于無法進入耶路撒冷的圣地,虛擬現實技術可以成為一種虛擬的替代手段,并延伸到相關的禮拜場所,為信徒提供一種全新的虛擬朝圣形式。這種新的沉浸式體驗可允許游客傳送到耶路撒冷最獨特、最難到達的地方,并且你仿佛真的置身其中。”
同樣,丹麥法羅群島禁止游客訪問,從而遏制新冠肺炎的擴散。團隊創建了一種遠程旅游工具,允許世界各地的人們以虛擬游客的身份探索這個島國。
盡管虛擬現實可能永遠無法取代親身旅行,但它可以節省時間和成本,并適應疫情給旅游行業帶來的新常態,同時幫助減少相關的環境足跡。
3. 后疫情時代的AR/VR
向遠程工作的快速轉變激發了人們對沉浸式技術的興趣,即使在疫情消退之后,這種技術依然有望繼續下去。盡管是萌芽階段,但AR和VR已經證明了它們可以幫助企業和品牌在危機期間實現生存和繁榮的潛力。在疫情之下,AR/VR行業正經歷著積極和消極的影響。在過去幾個月里,它們的采用率和利用率大幅上升,但供應鏈中斷和居家令嚴重影響了AR/VR產品和服務的制造和發貨。Statista的最新數據顯示,預計AR頭顯和VR頭顯在2020年Q1季度的發貨量同比下降10.5%,第二季度下降24.1%。
我們知道,無論行業如何,未來的道路對所有企業而言都十分坎坷難行。但是,吸引眼球的沉浸式技術在遠程協作方面和提升工作效率方面具有巨大潛力。但考慮到經濟低迷和技術的不成熟狀態,所述技術要成為主流尚需要一定的時間。
原文來自映維網:https://yivian.com/news/76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