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6年,中國計劃制定至少50套人工智能技術標準,涵蓋芯片、應用和安全等領域
中國正尋求到2026年建立至少50套人工智能(AI)技術標準,以縮小與美國在開發該技術方面的差距。
擬議的標準將包括涉及大型語言模型(LLM)訓練的標準以及安全、治理、工業應用、軟件、計算系統、數據中心以及半導體的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周二發布的文件,預計至少有1000家中國科技公司將受到這些標準的覆蓋。該文件還表示,中國將參與制定至少20項國際人工智能技術標準。
工信部的標準化倡議與中國主導的聯合國決議相呼應,該決議呼吁國際社會在富裕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為人工智能發展創造一個“自由、開放、包容和非歧視”的商業環境。這項決議于周一在聯合國大會上獲得一致通過。
草案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基礎性、戰略性技術。”工信部表示,通過加快人工智能與國家經濟的融合,將“深刻改變工業生產和經濟發展模式”。
工信部指出,人工智能將在提升中國制造能力和互聯網實力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國際事務研究院監管與全球治理中心主任游傳滿表示,工信部此次起草的政策草案采取了親市場、軟法的方式,而非典型的命令控制式監管,以引導和促進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
“這是一種以創新為導向、市場友好的監管方式,這更多的是為了推動和促進技術及其生態系統的發展。”
原文來自https://www.93913.com/101940.html
感謝朋友們一路的支持和提出的寶貴建議